古有诗人苏轼的“腹有诗书气自华,读书万卷始通神”;现有伟大领袖毛泽东的“饭可以一日不吃,觉可以一日不睡,书不可以一日不读”。古今的名人都在提醒着我们读书的重要性,身为祖国的花朵,我们怎能不好读书,读好书呢。传媒学院11名学生为我校捐赠1600余本,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11名在校学子。
韩梦鸽来自河北保定,是传媒学院播本1班的一名成员,担任传媒学院学生会秘书部部长一职,作为积极分子的她认为:一本书一个思想,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念,如果把书比喻成不同的事物,那么它又是打开不同事物的一把万能钥匙。希望通过捐书来提升每个传媒学子的阅历,使书香气息充满河外。
尘子昊同学来自河北邯郸,是广播影视节目制作的一名学生,共捐书103本。作为积极分子的他认为: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享受,热爱读书,善于读书,从读书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价值。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养成好读书的习惯,让书香飘逸整个传媒学院。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,学以致用,应用到生活当中,争做一个对学校、对社会有用的“河外”人!
刘晗晴同学是20级广播影视节目制作专业的学生,担任团支书,团总支团建部干事,总共捐书103本。她一直坚信赫尔岑说的一句话:书籍是最有耐心,最能忍耐,和最令人愉快的伙伴,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时刻,它都不会抛弃你。在此祝愿大家可以多读书,读好书。
高乙攀,来自河北邯郸,19播本一班的一名成员,现任职传媒学院宣传部副部长,总共捐书500本。他说:“人类因不断的学习而进化,人生因不停的学习而改变,事业因不断的学习而成功,学习就是让一个人的大脑变得灵活,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灵动,让我们原本平白的人生变得精彩,从而改变我们的命运!”

左政航同学,现任20级电制二班副班长一职,来自河北石家庄,在此次捐书中共捐赠109本。他觉得在读书的时候能感受到生活的趣味,也让内心的烦恼得以释放,起到舒缓内心的作用。同时书籍对于他来说就是精神食粮,会大大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与修养。
石若洵同学是传媒学院20级广播影视节目制作2班学习委员同时担任着学校考务部监考干事,在此次捐书中共捐赠104本。她认为:青春是用来奋斗的,而读书是奋斗的最佳表现,同为后浪应该有敢为人先的锐气、时不待我的意识。
徐子涵,传媒学院20电制二班的学生,学院学生会秘书部干事、校考务部干事。她认为:读书可以使人更充实、丰富,可以阅读不同的书籍,重新审视原有的观念。所以在此呼吁大家充分利用时间去阅读书籍提升自己。
张赛珈来自河北省邯郸市,是19级播本一班的生活委员,目前担任传媒学院学生会宣传部副部长。她说:“我们常说加油啊,并不是觉得你不够努力,也不是让你跟别人比成就,而是由衷的觉得你可以变得更好,也值得被温柔以待,所以请你不要放弃,再努力一点吧。”

许新明来自河北承德,是电制一班班长,共捐书117本。作为班长和积极分子的他认为:我们应该把读书作为一种习惯,作为一种沉淀,作为一种积累。当我们读的书足够多时,未来就会拥有选择的权利,而不是被迫谋生。当我们的工作在心中充满意义时,我们就会有成就感。当我们的工作给了我们时间,不剥夺我们的生活,我们就有了尊严。成就感和尊严,就是快乐。

吴筱萱是传媒学院19级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一班的学生,共捐书210本。她说:“我无法挽回曾经虚度的光阴,也无法回到从前告诉自己:“我现在知道该怎么做了”,只能用剩下的时间来填补过去的空白。活在昨天的人失去过去,活在明天的人失去未来,活在今天的人拥有过去和未来。努力是为了自己的人生,你能做到的,永远比想像的更多。

樊泓伶来自河北邯郸,是19播本一班的一名学生,共捐书一百本。作为积极分子,她认为:读书可以增加一个人谈吐的质量和深度。读书,可以令大家掌握知识,而知识就像呼吸
一样,吐纳之间,可以见人的气质与涵养。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,会影响人的思想和心态。在自己读书的同时,她希望传媒学院的所有同学都可以和她共同体验书香的价值,做对社会、对河外有用的优秀传媒学子。
书籍好比一架梯子,它能引导我们登上知识的殿堂;书籍如同一把钥匙,它能帮助我们开启心灵的智慧之窗;书籍如同一盏明灯,它能指引我们人生前进的方向。正如梁启超在《少年中国说》中所说的少年智则国智,少年强则国强,少年独立则国独立。我们正值青少年时期,祖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将由我们进行谱写,正因如此
,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时光,好好读书增长自己的智慧和眼界。也在此特别感谢这十一位同学为我校捐赠图书,让图书馆内书籍更加全面,也为借阅的同学提供了方便,在此呼吁大家好读书,读好书的同时也要做到爱惜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