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  • 栏目频道
2021年美术学院国画教学成果——山水篇
作者:河外传媒
来源:
发布时间:2021-12-30 15:33:05
访问量:441

    临摹是中国画学习最重要的手段之一,中国古代画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创作方法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技巧。21书法班在本学期本课程中侧重于实践教学,辅助理论补充,教授学生中国画临摹、写生、鉴赏、品评的基本技法以及后期的创作的方法和技巧。


良好作品展示:

范诗启:

边洋宇:

谷梦佳:

刘邵瑜:

门思宏:

彭讯:

申泽鹏:

王禹轩:

谢李涛:

张宝太:

周虹妤:

  国画讲究韵味和意趣,而学习国画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培养一个人的气质并且陶冶情操,国画(山水)这门课程。中国山水画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,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,但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。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、金碧山水、水墨山水、浅绛山水、小青绿山水、没骨山水等。五代两宋,是山水画家辈出的时代。这些山水画家继承并发展了六朝、隋、唐山水画家的优秀传统,把山水画艺术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峰,使它成为元、明、清山水画家努力学习的楷模。荆浩、关仝、董源、巨然几位大画家,开创了南北山水画风格。北宋初期的山水画以中原画派为主流,后融入江南画派,形成了院体山水画。南渡以后,南北画家合流,形成了重视构思的,这是“意在笔先”的另一种表述方式。“夫气象萧疏,烟林清旷,营丘之制也;石体坚凝,杂木丰茂......关氏之风也;峰峦浑厚,势壮雄强......范氏之作也”。今人概括说:关仝的峭拔,李成的旷远和范宽的雄杰,代表了宋初山水画的三种风格。在美术史上,元代的美术,还是继汉、唐、两宋的传统,体现了它的一脉相承 。

  在绘画构图上注重突出主体,善于剪裁,同时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。在用笔上多求变化,使得画面丰富但不繁琐,线条的源远流长的感觉有了一定的考究。在用墨上,追求墨色的层次与变化,注重墨分五色(干、湿、浓、淡、焦),注重画面当中的湿笔、枯笔等的运用,使画面的用笔用墨丰富切有变化,层次分明。


 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,书画同源,在学习国画这门课程的同时也要加强书法的练习,书法当中的用笔在国画的艺术表现当中也是体现的淋漓尽致的,元代赵孟頫提倡笔墨的书法趣味,赵孟頫曾提出绘画艺术的标准不是作品内容的真实性,而是“古意”。曾说:“作画贵有古意,若无古意虽工无益。今人但知用笔纤细,敷色浓艳,便自谓能手;殊不知古意既失,百病横生,岂可观也。吾所画似乎简率,然识者知其近古,故以为佳。此可为知者道,不为不知者说也。”


  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,教学方法以示范法、观察法为主,辅以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,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。

<返回上一页

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好友 分享到QQ空间 复制链接